|
|
創意旅遊項目「#ddHK 設計#香港地」7組創意作品由維園沿避風塘至中環之維港新海濱空間展出
2021-05-28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於2018年起動的三年區域深度旅遊項目—「#ddHK設計#香港地」(Design District Hong Kong)踏入最後一年,今年以「蛻變」為主題跨向未來。
設計#香港地為「露天城區設計廊」加入中式園林元素,由灣仔出走,於6月5日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維港蛻變」,點綴起首於灣仔維園,及至銅鑼灣避風塘再綿延至中環這段陸續向公眾開放之新海濱地帶,作為三年的壓軸。
設計#香港地「維港蛻變」 以山石、亭台、池、門窗、青磚黛瓦和自然流水等等的元素,把七個以灣仔歷史及城市的五光十色為靈感的設計環環相扣,化身仿如中式園林中的不同元素,沿維港陸續開放之海濱空間締造一個詩意無限、富感染節奏和韻律的感官旅程,讓遊人在保持「距離」下亦能放空心靈,感受和發掘沿途公共空間的可塑性,並再想像現時新常態下公共空間的未來。
百多年前,香港原來亦曾走出「疫境」:大坑一帶居民以舞火龍驅走瘟疫,此後舞火龍漸漸發展成為百年文化傳統盛事,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維港蛻變』的作品由本地及海外創作團隊精心打造,設計裝置錯落有致地分佈於維港海岸線,畫龍點睛的設計構成從高空俯瞰,有如火龍吐珠之吉祥意象,在「疫境」中祝福這片『香港地』。
「維港蛻變」總共有七組設計裝置,包括《首》 、《#一齊一個人》、《漣.輪》、《聲之穹蒼》、《維港放小息》、《靜觀自然》以及《川流不熄》。設計團隊透過地方營造及設計思維,塑造一個無顧慮的公共空間,讓公眾在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也能安心地參與戶外活動。
作為「維港蛻變」整個設計展覽中火龍意象之開首,此作品是一組以高低錯落的#ddHK字體設計的儲物櫃裝罝供跑步人士使用,形狀意取置於水中的假山石。作品除寄望新海濱空間能促進多元文化及用途,締造健康城市生活新方式以外,其龍首設計與大坑舞火龍傳統中在避風塘舉行的「龍歸滄海」——將火龍送入海中之結尾儀式大有淵源。龍首由大坑坊眾福利會親自監製,手工極為講究,以珍珠草紮成龍首並插上火紅的長壽香,寄託着一種美好期許,並與「維港蛻變」策展結尾的委約作品《川流不熄》首尾呼應。緊隨着《首》,連串「龍珠」散佈在沿途,猶如延展開去的火龍盤踞意象。
中式園林中的「亭台」—《#一齊一個人》@銅鑼灣避風塘海濱
本地建築師團隊一口設計工作室從疫情期間觀察到公眾對使用公共空間的行為改變,於是發揮創意及設計思維,製作出一系列名為《#一齊一個人》的傘狀公共家具,嘗試為後疫情期的公共空
間使用者提供「一齊」但又「一個人」的活動體驗。由靜靜的一個人坐,到一個人玩氹氹轉、音樂亭,每件家具都經精心設計思量,讓遊人無顧慮地重新享用公共設施,渡過一個又一個不凡的「一個人的時光」。看似 「一個人」其實卻是「一齊」的坐位,讓公眾不會有孤獨或寂寞的感覺,同時又能夠享受到一個安靜沉澱的空間,獨自靜心思考,是設計思維在城市設施發揮功用的示範。
《漣.輪》@維多利亞公園
灣仔海岸線百幾年來的變遷,就有如噴水池面的漣漪,層層遞進。本地活動及視覺設計團隊 Double V 運用設計美學,製作出名為《漣.輪》的設計裝置。他們以2,000多塊彩色板塊重現灣仔海岸形態的演變史,遠看亦像香港連綿不盡的天際線。裝置上的板塊會隨著水池的水流拍動,互相敲擊,仿如香港急促的生活節奏。公眾可透過作品的專屬應用程式,向水池許下願望,或細聽設計團隊收集得來的灣仔人物故事,由此認識灣仔的歷史變遷。
《聲之穹蒼》@灣仔海濱長廊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
擅長將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澳洲設計團隊ENESS夥拍本地設計團隊雅卓創意,將其新設計的互動裝置《聲之穹蒼》帶到香港,當中包含12道充氣「門窗」,每個高達4.5米高、闊3米長,全部皆內置多色LED燈及擴音器,當公眾在色彩斑斕的充氣拱門下漫步,就會聽到從香港不同角落中收集到的聲音,並在五光十色的氛圍中感受灣仔的活力。同時讓眼睛、耳朵乃至心靈都能通過門窗去欣賞曲徑通幽,無窮無盡的畫境和意境之美。
《維港放小息》@中西區海濱長廊 (靠近添馬公園)
「猜飛機」、「格仔紅綠燈」、「康樂『企』」等等的遊戲名稱,聽起來似曾相識,佈於添馬公園的五組地面「青磚黛瓦」式遊戲圖案設計,由本地設計團隊 Napp Studio 透過多場有關公園空間設計研究工作坊,帶領長幼兩代參加者重新思考及設計。遊戲的名稱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不過設計師們已經為它們增添全新玩法。公眾可以跟隨設計團隊的建議玩法樂在其中,或者發揮自己的創意思維,探索出前無古人的遊戲方式。
《維港靜觀》由五件作品組成
靜思彩虹 @鄰近灣仔碼頭之海濱休閒站
看見、聽見、觸碰、深呼吸 @添馬公園
如何在市區中逃離煩囂,在有限空間中,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為骨架,以植物為肌理,創造無限的明媚風光,這就是中式園林的精髓。本地設計團隊 Milk Design 以設計重新思考公園公共空間的可塑性為題,設計了一系列五組位處不同位置的感官裝置,鼓勵公眾透過視覺、聽覺、觸覺與呼吸行,開啟感官細味大自然之美。系列之主要作品靜思彩虹更透過讓參與者靜心練習正念,用心感受當下,完成後更可看見平日難得一見的彩虹!
設計#香港地委約來自美國知名設計工作室Poetic Kinetics之藝術家Patrick Shearn 以其最具代表性的「Skynet」系列創作,以香港地標維港為創作靈感,製作動態懸空雕塑《川流不熄》作為壓軸作品。
風、河和時間一直在我們身邊流動。貫穿此作品中央的反光帶代表著一條河道,與維港十分相似,它既是一條天然邊界,同時亦是連接不同地點的紐帶。流水猶如孕育著盎然生機和生命的通道,環抱著香港並貫穿歷史,聯繫世世代代,並跨越時間空間將世界不同部分聯繫起來。
《川流不熄》@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川流不熄》面積約700平方米,此道巨型雕塑由超過45,000條色帶組成,倚傍維港及港島北的繁榮景致晝夜隨風飄揚,並與「維港蛻變」於銅鑼灣避風塘海濱的火龍頭作品《首》作首尾呼應。《川流不熄》中間一條反光帶猶如貫穿古今的時光之河,展現無盡生機及向那流光溢彩的未來延展無盡可能。置身作品之下,遊人可沐浴在它的悠揚動感之中,感受香港繁榮鬧市的川流不「熄」,卻又感覺恬靜如一。
展期為6月5日-7月初
詳細展出日期請參閱 #ddhk網站 : https://www.facebook.com/designdistricthk
leavel message | view message(0)
|
|